《唐都学刊》杂志简介
《唐都学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西安市教育局主管,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办刊历史
1985年,《唐都学刊》创刊,季刊。
据中国知网收录信息显示,1994年01期开始改为双月刊。
据中国知网收录信息显示,1996年01期开始改为季刊。
据中国知网收录信息显示,2004年01期开始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5年7月,《唐都学刊》在西安文理学院明德楼召开新一届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1月,《唐都学刊》创刊30周年庆典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
2016年10月,《唐都学刊》汉唐研究暨第十一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12月,《唐都学刊》2016年编委会会议在西安文理学院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召开。
报道内容
《唐都学刊》主要刊登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要栏目
《唐都学刊》主要栏目有:“汉唐研究”、“伦理学研究”、“西部文学研究”、“关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博士论坛”等。
“汉唐研究”是该刊的特色栏目,集中刊发研究汉、唐之际社会...
查看详情
《唐都学刊》投稿须知
《唐都学刊》是由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MI)扩展期刊。本刊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与培养学术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放眼海外,关注学科发展前沿,注重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问题的探索与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尤其关注对于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新论点的扶持,主要刊登文、史、哲、经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汉唐研究”“关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
汉代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刊“汉唐研究”栏目创立于1991年,专注于汉、唐时期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的研究。自创设以来,发表了大批有质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学界知名专家黄留珠、陈铁民、王子今、黄民兴、王双怀等均在本栏目发表过重要文论,海外汉学家也屡屡涉足。
“关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之一。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思想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也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地域性学术流派之一。身居关中书院的《唐都学刊》,开辟“关学研究”栏目,为关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期望此举可以推动关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论断,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也是学术刊物响应习主席号召应尽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开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栏目,诚邀学界专家学者就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现将相关要求做一说明:
(1)论文观点明确,有原创性,资料详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流畅,篇幅为万字左右,欢迎万字以上的大作。
(2)论文标题应简明、准确,能概括文章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字;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及核心内容,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名词词组,一般为5-8个。
(3)作者署名如为笔名,须注明真实姓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学位名称及其学科类别、工作单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
(4)来稿应标明中英文题名、作者署名、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后且与文中引文处一一对应,其序号用[1][2][3]等标识;作为说明性文字的注释一律置于当页地脚,用①②③等标识。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应标明基金项目名称及批号。
(5)本刊对所采用稿件有权做出文字修改,凡不愿改动者,请来稿时说明,稿件一经发表即赠送样刊两本。
(6)来稿请投本刊编辑部邮箱;请作者留下其通讯地址、邮编、电话。
(7)本刊维护首发权,不受理一稿多投稿件,如稿件寄出两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
(8)本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如不愿进入以上电子出版物者,请来稿时说明。